|
春节开假第一天,不出意外地收到三个离职报告,算上其它部门,一家两百多人的公司,这天会走掉十来个。这是长年的老例,见怪不怪,跟年终奖、尾牙一样,都是题中应有之意。走的老员工,年前隐隐约约都传出风声,或创业或跳槽,要走都是深思熟虑,根本用不着多费口舌挽留——搞不好他描绘的蓝图太壮阔,最后你都想和他携手天涯。搞“突然死亡”的是那些入职刚半年的新人,年前还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热血沸腾,回老家吃了一顿年夜饭,一来就把离职报告丢在你面前。本着对祖国花朵的爱护,我很愿意跟他们聊聊。
我要离职,老板就和我谈理想 好文分享
X本是我看好的新人,所以跟她聊得最多。她的解释有代表性:“春节里我认真思考了自己的未来。我原本想尝试许多梦想,扩展视野、见识这个世界,在一个大型跨国公司工作,最终创业……但现在我觉得,我的许多梦想都太过天真。我应该要找一个稳定的工作,有个正常的工作时间、健康的生活方式,压力比较少、风险比较少的未来家庭生活。所以我已经决定:接下来花半年时间在家念书,考公务员或者老师。”
我说,这些话听起来不像你啊,倒像是你妈。她尴尬一笑:“当公务员、老师,本来是我最不想做、最反对的事情。念研究生时,我妈就在我耳边碎碎念:考公务员、考公务员,考公务员……我的回答都是:靠!硬扛了三年,这次春节在家呆了七天,我终于降了。因为工作这半年,给了他们更多念叨的理由:天天加班到星星点灯,一个月才三千块,刨去房租饭钱还剩什么?看看你当老师的同学,光寒暑假一年就三个月!我烦透了,既然他们宁愿让我在家啃老,也不愿我去打拼,我又何必两头受罪呢?”
我问,你父母事业成功吗?她说,就是普通职员啦。我说,那你为什么要让两个不成功的人,教你怎么获得成功?她愣住了。
大多数被父母逼急的孩子,都应该问父母这句话,相信都能取得让你满意的效果。因为大多数有唠叨症的父母,自己都不成功,却偏偏不知哪来的自信,觉得自己就是孩子的真命导师,平日里呐呐不能言,在孩子面前却能一秒钟变陈安之。其实因为他们自身的平庸,所以对成功的理解也非常庸俗,无非是渴望一点小权势,一点小安逸,就像献曝的野人,觉得冬天太阳暖和,就屁颠屁颠地去献宝,却不知道天下有锦帽貂裘,有林妹妹的手炉,有杨国忠的肉屏风。
当然,你爹妈这样的老江湖,也不是你一句话就能问倒的,他们回过神来就会放出大招:“当年我们家里多穷!当年赶上文化大革命!当年大家都没上大学……我这么辛苦供你念完研究生,你现在还不混出个人样,少让我操点心!”虽然这一招显示了当年忆苦思甜教育打下的深厚基础,但逻辑上千疮百孔:现在那些大佬哪个没经历过文革?俞敏洪参加三次高考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?宗庆后42岁接手校办工厂的时候你们又在干什么?人家无非是不为自己找借口,把你们睡觉聊八卦的时间,用来为梦想添砖加瓦!
事业成功的父母,孩子或许会“拼爹”;但事业不成功的父母,一定都在“拼孩子”,并美其名曰“望子成龙”,其实还不是想拿孩子的成功,来挽救自己人生的失败?你自己整天搓麻将看电视,凭什么唠叨着要孩子熬夜苦读?你自己没为理想努力过,凭什么唠叨着要孩子屈从你庸俗的物欲?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懒惰,企图坐享孩子的勤奋。
事业有所成的父母,只要教育方法不要太离谱,孩子都不会差到哪去。因为他们的个人气质、处世之道、生活态度,乃至社交圈子,都能让孩子见贤思齐——不知你发现没有,现在越是成功人士的小孩越是品学兼优。如果你的人生算不上成功,那你在教养上就要多加一把劲——劲不是花在嘴上,而是花在行动上。我有个朋友念到博士,而他父亲连小学都没毕业,当年哪有能力辅导他功课?但他父亲有个很绝的办法:从小学开始就跟他一起念书,有不懂的就让他教。一个孩子见老爸把自己当老师,能不兴奋吗?为教好老爸,他听课特别认真,自己应付不来的问题,就会缠着老师搞明白。更重要的是,老爸劳累一天后还勤奋学习的姿态,让他没有理由不发奋图强。
有个当老师的朋友说得好:“教育学生要先教育家长。路上遇见老师假装没看见低头就走的,你的孩子会懂得向老师问好吗?开个家长会在下面玩手机,你的孩子上课能不做小动作吗?语数英三科老师的电话姓氏都能记混淆,你的孩子能不粗心吗?接老师的电话时一点礼貌没有,连声谢谢老师都不会,你的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吗?父母亲是孩子的镜子,如果连你自己都做不到,你有什么资格批评你的孩子?”
总而言之,父母自身不努力,就没有资格唠叨。你的唠叨只会扼杀孩子追求梦想的动力,更糟的是,被你折腾得郁郁不得志的孩子,将来会变成另一个你,用同样的唠叨去谋害你的孙子!这种教养法上的家族遗传病,可谓流毒无穷。
国际趋势大师大前研一说:父母改变,国家就改变。我说:父母闭嘴,民族振兴!
本文作者:燕子坞主人
|
|